癌症患者捐血:愛心與風險的兩難抉擇

癌症患者捐血:愛心與風險的兩難抉擇

癌症患者捐血:愛心與風險的兩難抉擇

癌症患者捐血:愛心與風險的兩難抉擇

捐血,一直以來被視為救人一命的善舉。然而,對於曾經罹患癌症的朋友們,這份愛心卻可能面臨限制。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的規定,曾確診癌症的人,即使經治療多年未復發,也不接受其捐血。

這主要是擔心血液中可能殘留癌細胞,對受血者的健康造成潛在風險。

 

各國規範的差異

值得注意的是,國際間對於癌症患者捐血的規範並不一致。以英國為例,所有癌症病人或康復者,基於安全理由,不能捐血,除非是皮膚基底細胞癌,並已經完全切除或康復。

至於美國,針對不同類型的癌症,規定也有所不同。

捐血風險的考量

為何對癌症康復者的捐血設限?主要有三大考量:首先,癌症患者可能因治療導致貧血,自身也需要血液支持;其次,擔心血液中殘留的癌細胞可能對免疫系統較弱的受血者造成影響;最後,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藥物殘留,可能對受血者的器官功能產生影響。

愛心的延續:捐血之外的貢獻

雖然目前捐血之路受限,但這並不意味著癌症康復者無法為社會貢獻愛心。他們可以透過其他方式,如陪伴病患、參與志工服務、捐款支持相關研究等,繼續傳遞溫暖與關懷。愛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,每一份心意都能為他人帶來希望與力量。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