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疫負債來襲:流感、諾羅病毒大流行

免疫負債來襲:流感、諾羅病毒大流行

免疫負債來襲:流感、諾羅病毒大流行

免疫負債來襲:流感、諾羅病毒大流行,「不是在醫院,就是在往醫院的路上」

這陣子,無論是家裡、學校、辦公室,幾乎到處都有人發燒、咳嗽、喉嚨痛,甚至腸胃炎。新聞每天都在報導流感、諾羅病毒等傳染病大流行,醫院裡擠滿了病患,許多人剛痊癒沒多久又再度中鏢,感覺近來從沒真正健康過。

「怎麼到處都是流行傳染病?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。事實上,這一波疫情並不只是單純的流行病,而是所謂的「免疫負債」正在討回它的帳。

 

疫情後的「免疫負債」效應

回想這幾年,為了防止COVID-19傳播,大家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距離,學校、公司甚至公共場所都嚴格消毒,這確實成功壓制了病毒的傳播。但也因為這樣,人體免疫系統少了與病原體「交手」的機會,導致群體免疫力下降。現在防疫措施鬆綁,病毒重新活躍,許多人發現自己的抵抗力變差,更容易生病,甚至症狀比以往更嚴重,這就是「免疫負債」帶來的影響。

 

兒童成為重災區,醫院爆滿

這波傳染病中,嬰幼兒與學齡兒童受到的影響最嚴重。疫情期間,他們幾乎沒有接觸過流感、RSV(呼吸道融合病毒)、腺病毒等常見病原體,現在免疫系統毫無準備,結果就是一感染就發高燒、咳嗽不止,甚至出現肺炎、氣喘等併發症。

許多家長焦急地帶著發燒不退的孩子在醫院間奔波,兒科急診室大排長龍,醫護人員壓力爆表。研究指出,這正是免疫負債效應的體現,病毒與細菌大量流行,使得缺乏免疫記憶的孩子更容易感染,而且病情往往更嚴重。

 

大人也難倖免,輪番感染變日常

不只是小孩,大人們這次也逃不掉。很多人發現,自己短時間內連續感染不同的病毒,剛從流感康復,又被諾羅病毒擊倒,還有人覺得這一年來「不是在生病,就是在生病的路上」。研究發現,當免疫系統長期未與病原體接觸,免疫記憶會變弱,當再次暴露時,身體的反應變得較慢,因此症狀可能更嚴重。此外,「共感染」現象增加,也就是同時感染兩種或以上的病毒,讓身體更難恢復,也進一步加重醫療負擔。

 

如何降低免疫負債帶來的影響?

面對這波傳染病大流行,研究建議應採取積極的健康管理策略來降低風險。疫苗接種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,特別是流感疫苗、肺炎鏈球菌疫苗等,能夠有效降低重症與住院風險。此外,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、充足睡眠,也能幫助免疫系統逐步恢復正常功能。

雖然免疫負債無法立即消除,但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預防措施,我們仍然可以降低疾病的影響。後疫情時代,社會逐漸適應與病毒共存的現實,如何讓免疫系統恢復正常運作,將是未來公共健康管理的關鍵課題。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