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苦命阿信精神的科學解碼:從逆境到健康老化,大腦的韌性修煉之路

日本苦命阿信精神的科學解碼:從逆境到健康老化,大腦的韌性修煉之路

日本苦命阿信精神的科學解碼:從逆境到健康老化,大腦的韌性修煉之路

日本苦命阿信精神的科學解碼:從逆境到健康老化,大腦的韌性修煉之路

在這個快速變動、壓力爆表的時代,活得久早已不是難事,但如何活得好、活得自在,才是每個人真正想要的答案。在門診,有時會聽到病人提起:「醫師,我覺得自己像阿信一樣,一直撐,一直熬。」

阿信,這個從日本紅遍全亞洲的傳奇角色,不只是一段動人的電視劇,更像是我們這一代人共同記憶裡的某種力量象徵。如果從心理學與醫學的角度重新看阿信,會看到什麼?又能怎麼應用在我們自己的人生裡?

 

童年逆境,是隱形的大腦地基裂痕

在故事裡,阿信出生於明治時代末期一個貧苦的農家。因為家境清寒,她7歲那年就被迫離開家鄉,到城裡當雜貨鋪的女傭,一邊做工,一邊忍受雇主家人的歧視與打壓。那時的阿信,還是個連字都不會寫的小女孩,每天辛苦工作,只為了寄些微的工錢回家養家。

後來,她經歷了關東大地震、經濟大蕭條,從賣小菜攤、當魚販,一路打拼到經營連鎖超市。每一個轉折,都是靠著咬牙苦撐熬過來的。而在情感上,她也經歷了親人的背叛、婚姻的破裂、孩子的離去與失落。到了晚年,白髮蒼蒼的阿信,守著一間小小的店面,回顧自己一生走來的滄桑。

這些故事,如果放到今天心理醫學的語言來說,阿信就是典型的童年逆境(Early-Life Stress, ELS)存活者。根據2025年期刊《Annals of Neurology》發表的研究,童年逆境會在大腦壓力反應系統中留下深遠的生理記憶,使人未來更容易出現慢性神經發炎、大腦灰質體積縮減,並加速認知功能退化,也就是與失智這些疾病有關。

研究中追蹤了179位女性,發現童年逆境越多的人,血液中膠質纖維酸性蛋白(GFAP)和神經絲輕鏈蛋白(NfL)這些神經退化指標升高得更快,大腦結構也出現提早老化的跡象。

 

阿信的「韌性」:從心理到生理的重建力量

但最令人動容的是,阿信並不是被命運打敗的人。即使一生充滿失去與背叛,她始終保有一顆相信「努力會有明天」的心。即使晚年孤身守著小小的雜貨店,她的眼神裡依然有光。

這背後,其實正呼應了這研究中、以及心理學與生物醫學中對韌性(Resilience)的最新理解。

韌性不是單純的「撐下去」;它是一種生理與心理系統都能在創傷後進行重塑和修復的能力。

研究發現,擁有較高韌性的人,大腦中的情緒中心杏仁核、與理性中心前額葉皮質之間的連結會更強,有助於更快地調節情緒反應,避免陷入慢性發炎與焦慮惡性循環。

而在生理層面,韌性也與減少慢性神經發炎反應、維持腦內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、促進神經滋養因子(BDNF)的分泌密切相關,這些都直接延緩了神經退化,保護了認知功能,避開了失智等疾病。

阿信的故事,其實正是一場長達數十年的韌性修煉。不是因為她沒有受傷,而是因為她每一次都選擇修復自己,重新站起來。

 

健康老化,不只是沒有病,而是有修復力

從醫學角度來看,真正的健康老化(Healthy Aging)不是指一生沒有挫折或疾病,而是即使遇到生命中的打擊,仍然擁有能夠修復身心、重新找回平衡的能力。

最新的研究也指出,能夠延緩認知退化、保護大腦的生活方式,包含:

維持良好的人際連結

持續有挑戰性的身體與腦力活動

培養強烈的生命意義感

阿信晚年的生活就是這些科學建議的最佳寫照:即使孤身一人,她仍主動參與社區活動、持續勞動、從經營小店中找到價值感與目標感。

這些小小的日常行為,不只是情感層面的安慰,更是實實在在的生理療癒,可以促進腦內抗發炎反應、延緩灰質萎縮,真正改變大腦的老化曲線。

 

從阿信,到我們自己:如何練習生命中的韌性?

阿信的故事提醒我們,人生裡無法避免逆境,但可以選擇培養韌性,為自己打造一個更有彈性的未來。

從今天起,我們可以這麼做:

留時間與自己對話,理解並接納自己的情緒

主動保持與人的連結,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句關心

定期進行身體與腦力的小挑戰,像散步、閱讀、學習新事物

在每一次挫折中,重新找到意義,而不是只看到損失

最重要的,永遠記得,跌倒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忘了自己有重新站起來的力量

「真正的堅強,不是從不跌倒,而是每一次跌倒後,依然選擇向光走去。」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