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胖子:外表瘦,肚子凸,內臟脂肪在作怪

瘦胖子:外表瘦,肚子凸,內臟脂肪在作怪

瘦胖子:外表瘦,肚子凸,內臟脂肪在作怪

瘦胖子:外表瘦,肚子凸,內臟脂肪在作怪

有沒有覺得自己體重不重,四肢也不胖,但肚子卻越來越凸?或者身邊的朋友,明明穿小號衣服,但脫掉衣服後,小腹竟然比想像中還要明顯?如果有這些狀況,那可能就是所謂的「瘦胖子」(TOFI, Thin Outside, Fat Inside)。

瘦胖子指的是外表看起來瘦,但體內其實囤積了大量內臟脂肪。有些人身材還算標準,但肚子卻鼓鼓的,摸起來不是鬆軟的,而是硬硬的。這種「腹部凸」的狀況,很多人以為只是變胖,但真正的問題可能是內臟脂肪過多。

這些脂肪不是手能捏到的「游泳圈」,而是藏在內臟周圍的隱形脂肪,包圍著肝臟、腸道、胰臟,甚至心臟。它不像皮下脂肪那樣只是靜靜地待著,內臟脂肪會不斷釋放發炎物質,影響全身代謝,讓你的身體慢慢走下坡。最可怕的是,自己可能完全沒感覺,等到健康檢查報告出現紅字時,問題早已變嚴重。

 

內臟脂肪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這麼可怕

很多人以為內臟脂肪就像是菜市場豬肉攤看到的白白軟軟的油,其實不然。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完全不同,內臟脂肪藏在肚子深處,緊包著內臟,呈現黃褐色,還帶有發炎細胞,它不是單純的儲存脂肪,而是一個「發炎製造者」,會影響全身代謝,增加健康風險

內臟脂肪最常堆積在

  • 大網膜(包覆腸道的膜狀組織):脂肪多時,肚子會變硬變大,讓小腹突出。
  • 腸繫膜(固定腸道的組織):當脂肪囤積過多,會影響腸胃蠕動,導致消化變差、便秘。
  • 肝臟周圍:脂肪滲入肝臟,會變成脂肪肝,長期可能導致肝硬化。
  • 心包膜:脂肪堆在心臟外,讓心臟負擔加重,增加心臟病風險。

相當多的正常體重的人其實有過多的內臟脂肪,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看起來不胖的人,血糖、血壓、膽固醇卻比真正的胖子還糟糕。

 

瘦胖子比您想的更危險

很多瘦胖子有一個共同的錯誤認知:「反正我不胖,想吃什麼就吃,運動就算了吧!」 但事實上,這種想法會讓內臟脂肪越積越多,進而影響健康。

  • 糖尿病風險增加:內臟脂肪會影響胰島素作用,讓血糖失控,導致第二型糖尿病。
  • 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升:內臟脂肪會釋放發炎因子,破壞血管,導致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甚至中風。
  • 脂肪肝找上門:當內臟脂肪滲透到肝臟,就會變成脂肪肝,影響肝功能,甚至可能演變成肝硬化。
  • 慢性發炎,讓身體加速老化:內臟脂肪會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,降低免疫力,讓您變得容易疲勞、生病,甚至增加癌症風險。

 

瘦胖子是怎麼來的?不只是吃太多

瘦胖子的形成,其實比單純的「吃多、動少」更複雜,還跟生活習慣、壓力、荷爾蒙變化息息相關。

  • 久坐不動,內臟脂肪默默增加
    長時間坐著不動(例如辦公室工作、滑手機),身體的基礎代謝變慢,脂肪燃燒減少,內臟脂肪自然就會增加。
  • 吃錯食物,讓脂肪囤積
    喜歡吃白飯、麵包、甜點、含糖飲料?這些精緻碳水化合物會讓血糖快速上升,胰島素分泌增加,而胰島素會促使脂肪囤積在腹部
  • 壓力大,讓脂肪跑進肚子裡
    壓力會促使皮質醇分泌,這種荷爾蒙會讓脂肪特別容易囤積在腹部,所以有些人壓力大時,肚子反而變大。
  • 睡眠不足,讓代謝變慢
    如果您每天只睡 5、6 小時,內臟脂肪可能正在慢慢累積!睡眠不足會影響代謝,讓身體更容易囤積脂肪,尤其是內臟脂肪。

 

如何擺脫瘦胖子?這幾招讓您真正健康

雖然內臟脂肪堆積容易,但好消息是,它其實比皮下脂肪更容易燃燒,只要做對方法,就能讓內臟脂肪下降,健康回歸正常。

多動一點
每週150 分鐘有氧運動(快走、慢跑、游泳)+ 肌力訓練(深蹲、核心運動),能加速燃燒內臟脂肪。

調整飲食
少吃精緻碳水(白飯、麵包、甜食),多吃蔬菜、優質蛋白質(魚、雞肉、堅果)、健康油脂(橄欖油、酪梨),減少內臟脂肪累積。

試試間歇性斷食
讓身體進入「燃脂模式」,更有效分解內臟脂肪。

減壓
冥想、瑜珈、深呼吸,有助於降低壓力賀爾蒙皮質醇,避免壓力導致脂肪囤積。

睡眠充足
每天7-9 小時高品質睡眠,讓身體回復正常代謝,避免脂肪囤積。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