顛覆認知 : 降膽固醇藥物斯他汀其實會救肝

顛覆認知 : 降膽固醇藥物斯他汀其實會救肝

顛覆認知 : 降膽固醇藥物斯他汀其實會救肝

顛覆認知 : 降膽固醇藥物斯他汀其實會救肝

當許多人被診斷出膽固醇長期偏高時,常常對「吃藥控制」感到抗拒,最常見的疑問之一就是:「為什麼我吃了降膽固醇的藥,肝功能指數卻升高了?」這樣的情況在回診時屢見不鮮。病人拿到報告,一看到肝功能指數略高,第一句通常是:「醫師,我是不是該把那顆斯他汀停了?」這種直覺反應,其實反映出多數人對於斯他汀類藥物 (Statins) 可能「傷肝」的深層疑慮。

我們被教導要注意肝酵素的上升,沒錯。但問題是 「肝酵素上升,真的等於肝壞掉了嗎?」這件事,可能要重新思考。而這篇來自《JAMA Internal Medicine》的重量級研究,剛好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答案。

 

大型長期研究發現:長期用斯他汀其實會幫肝,不是傷肝

2025年3月發表的一項追蹤長達10年的大型研究,調查超過16,000位年過40、患有慢性肝病的病人。研究結果非常驚人:長期使用斯他汀的族群,不但沒有因為肝功能上升而出問題,反而罹患肝癌與肝功能失代償(例如黃疸、腹水)的機率大幅下降。

肝癌的10年發生率從8.0%降到3.8%,肝功能惡化率從19.5%降到10.6%。不只是風險變低,連肝臟的纖維化進程(FIB-4分數)也變得更穩定、甚至改善。

這些數字對我們臨床上來說意義重大,因為它代表,過去我們一看到肝酵素上升就停藥的作法,可能要被重新審視。事實上,肝功能的「波動」未必是「惡化」,而藥物的「副作用」可能其實是在發揮長期保護的正作用。

 

肝功能上升 其實不等於 肝臟正在壞掉

我們習慣把肝酵素當作肝的健康指標,這沒錯。但更深入的理解應該是:這些數值反映的是肝細胞的「反應狀態」,而不是「壞死程度」。

根據我的推論,當肝細胞受到外來刺激(像是藥物、飲食、甚至運動後的代謝改變)時,會釋放出細胞內的酵素,這就是ALT或AST會上升的原因。但這種釋放反應,有時只是「短暫的生理適應」,而不是慢性肝病惡化的訊號。

我們該問的,不是「指數有沒有上升?」,而是「這個上升會導致什麼後果?」,以及「長期來看,這顆藥是幫助我還是傷害我?」

這篇《JAMA》的研究清楚指出:斯他汀對肝臟的長期效果,是保護而非破壞。

 

我們對肝的恐懼,該隨科學而進化

過去,我們害怕藥物傷肝,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數據。但今天,當一個規模這麼大的研究明白告訴我們,「斯他汀類藥物能降低肝癌和肝功能惡化風險」,我們就必須誠實地面對:我們曾經對這類藥物有誤解,而這個誤解,可能讓很多人錯過了預防疾病的時機。

特別是當您或您家人有慢性肝病、脂肪肝、B型或C型肝炎病史,又同時有高血脂問題時,這顆您以為會「傷肝」的藥,其實很可能是肝臟的防火牆。

 

重新理解肝指數,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

我們不再把「肝功能指數上升」當作毒藥的證據,而是把它放進更大的健康圖像裡去解讀。它可能是短期反應,也可能是長期調節的一部分。真正該害怕的,不是數值變動,而是我們沒去理解它的來龍去脈。

這篇研究的核心訊息,其實很簡單也很溫柔:「您以為它在升肝指數,其實它在幫您降風險。」

許多人膽固醇偏高,卻因為擔心「傷肝」而遲遲不敢服藥。然而,膽固醇特別是壞膽固醇(LDL-C)過高,對心血管健康的危害其實非常明確,長期不加以控制,可能增加心肌梗塞、中風等風險。我們應該跳脫對數字的恐懼,不再讓健康決策僅僅停留在指數的變動上,而是建立在對科學的理解與個人整體風險評估之上。未來,我們也許該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斯他汀。它不是敵人,反而有可能是您肝臟與血管的守護者。

標籤